本文從B2B交易、大數據思維、區塊鏈發展、供應鏈銀企關系、跨國供應鏈金融以及生態金融平臺等多個角度出發,根據國內供應鏈發展現狀和痛點,從而提出了2017年供應鏈發展的新方向新思潮。
2016年,國家多部委頻頻發布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政策,在充足的政策支持下,促使各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踴躍投入到供應鏈金融大潮之中。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企業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之一。而隨著互聯網的介入,供應鏈金融在升級換代的同時達到了高速發展階段,迎來發展黃金時期。2017年,供應鏈金融將有哪些新走向?就此,上海文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鐘勝九先生提出了關于2017年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十大新思潮。
【1】 B2B中交易、支付和融資多層次加速融合。
中國B2B的加速發展,根源是行業整合,尤其是原先流通領域小、散、亂的環節正在被更高效率、更集約成本所替代,本質是行業整合,并購整合和B2B電商整合只是手段,一個是資本手段,一個是效率手段。B2B電商狹義的來說只是交易交互層,需要產品物流進銷存財整體業務性管理,前后臺貫通。
如同B2C中場景導向,多層融合一樣,無論是企業B2B電商化還是B2B電商平臺企業正在加速B2B中交易、支付結算和信貸融資融合。然而僅僅就融合而言,B2B中仍然存在本公司內部流程與外部流程系統問題,仍然高昂的B2B支付成本問題和對中小企業依據主體評級準入問題。
【2】 大數據、大數據思維及區塊鏈思維。
大數據的直接方式是獲取更多規模更加龐大的數據,但由于天然的數據所有權的限制,這種直接方式并不利于開展大數據服務,按照中證信用李進安先生的歸納大數據思維是“不為我有,但為我用。”更加有利于開展社會和商業層面大數據服務。
同樣區塊鏈思維是分布開放合理共享的思維,而不是僅僅討論分布記賬和智能合約技術。比如在現實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,如果要求核心企業全量推送貿易伙伴全量數據往往比較難以實施,而是應用區塊鏈或者區塊鏈思維,數據仍然存放于核心企業處,只有需要相關確認或者更新類的數據按照相關指令交互和反饋。